-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补肾益气汤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显著升高的状态,而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研究是临床重点。既往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多见,效果参差不齐[1-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显著升高的状态,而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研究是临床重点。既往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多见,效果参差不齐[1-2],但是其效果多需进一步提升。而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补肾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但是其对于疾病的控制效果及疾病所致纤维化情况的改善作用研究极为匮乏[3-5],因此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仍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就补肾益气汤联合西医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效果及对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65 岁;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等疾病;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合并创伤与感染;妊娠期及哺乳期;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合并感染。将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和观察组(补肾益气汤联合西医治疗),每组50 例。研究对象对研究知情同意,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主要为进行饮食调控,同时进行控制血压、血糖、保护肾功能等治疗,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在6.1 mmol/L,餐后2 h 血糖在8.3 mmol/L 以下,合并高血压者给予ACEI。观察组则采用补肾益气汤联合西医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汤,组方:人参、枸杞子、山萸肉、花粉及生芪各50 g,熟地100 g,天冬60 g,以水2 500 mL 浸泡24 h 后,慢火煎至1 000 mL,每次100 mL 口服,每天服用3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2 周。
1.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12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空腹血,将血标本进行离心,取离心后的血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纤维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肌酐(Scr),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肽(P ⅢP)、层粘连蛋白(L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进行检测;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肾血流指标的检测,主要为检测肾段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上述方面均由两名经验丰富者进行操作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6、12 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肾血流指标及血清纤维化指标。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肾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6]。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2~63 岁,平均(53.)岁;病程2.0~28.5 年,平均(9.)年;糖尿病肾病分期:Ⅲ期31 例,Ⅳ期19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3~63 岁,平均(53.)岁;病程2.0~30.0 年,平均(9.)年;糖尿病肾病分期:Ⅲ期30 例,Ⅳ期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6、12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5.877,P=0.016、0.01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 周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肾血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肾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 周后,观察组的肾血流指标RI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max 及Vmin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比较()注:t1、P1值为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治疗6 周后比较,t3、P3值为两组治疗12 周后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肾血流指标比较()注:t1、P1值为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治疗6 周后比较,t3、P3值为两组治疗12 周后比较。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网址: http://www.syzxyjhlc.cn/qikandaodu/2021/062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