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西雅俗观比较分析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雅与俗一直是长期影响着中国绘画发展的一对范畴,通常来说雅就代表了高尚、优美、精英,在古时通常是指知识分子、地位较高的人群的审美趣味;俗就是庸俗、低级的、大众的,通

雅与俗一直是长期影响着中国绘画发展的一对范畴,通常来说雅就代表了高尚、优美、精英,在古时通常是指知识分子、地位较高的人群的审美趣味;俗就是庸俗、低级的、大众的,通常是满足社会下层普通人民群众的需要。雅俗观念实际上很早就已经存在,比如在谢赫的《古画品录》中,首先推崇“气韵生动”,谢赫的这一观点对后代的画家都产生了影响,荆浩在《笔法记》也提及“气韵”的重要作用;还有宗炳的《画山水序》等,这些画论中都已经可以看出古人蕴含的雅俗观念,只是不太突出。本文在此不多做赘述,主要时间点从宋代开始,分析雅俗观的演变与发展。

一、宋代雅俗观开始形成

宋代多以文人画为主,尤其是中后期,文人画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体系,被看成是高雅的象征。文人作画,通常称之为“写”,而不称为“画”,因为“写”能够体现出文人的书卷气息,显示出只有文人特有的品格,“画”通常被应用于工匠,只有工匠的作品才是“画”。这种“写”与“画”,构成了中国绘画中雅与俗的分界点。“画”代表一种刻意的行为,而“写”是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有一种随机性,可以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出人意料之感。元代赵孟頫将“画竹”描述为“写竹”;清代的王学浩同样强调作画要“写”,而不是“描”,如果是“描”,就落入俗套。

宋代的雅俗观体现在两个皇帝——宋神宗和宋徽宗对于艺术的审美品位,代表了从“今体”到“院体”的艺术风格的转变。“今体”的特点是平民性、世俗性、大众化的、现实的。例如11 世纪的今体人物画代表人物叶进成的作品,人物大多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带有乡村气息。曹星原老师认为《清明上河图》大致创作于宋神宗时期,因为《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主要关注现实与民生,这种“今体”的平民性、世俗性为宋神宗所喜爱。宋神宗对郭熙推崇备至,宫中的作品中郭熙作品数量绝对是首屈一指。“非郭熙画不足以称于世”,足以看出宋神宗对郭熙的喜爱。

到了宋徽宗时期,富丽典雅、设色浓艳的“院体”风格为他所欣赏。宋徽宗把“今体画”看成是“俗”,而“院体”风格在他看来则是“雅”的体现。同样,他对于像郭熙等表现平民特征的绘画似乎并不感兴趣,宫中大量的郭熙作品被撤,改为院体风格。宋徽宗本人也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作中多以祥瑞图为主,例如:《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这种华丽的风格与宋神宗平民的审美截然不同。

宋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存在相似性,这种对立性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有体现。比如阿尔伯蒂和皮耶罗·弗兰切斯卡都对透视有研究,但是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阿尔伯蒂强调透视的文学性与诗性,皮耶罗强调的是透视的空间性和数学性。宋徽宗和阿尔伯蒂类似,都推崇一种文学性与诗性的意境。虽然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总能找到共性。

二、元代雅俗观进一步强化

元代的士大夫绘画在宋朝之后进一步发展壮大,文人雅士依旧乐此不疲地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笔者在此想以元四家的倪瓒为主要代表人物,试分析他所体现的雅俗观。

众所周知倪瓒有很严重的洁癖,这种洁癖却得到很多文人雅士的称颂,他们认为这代表了倪瓒的人品高雅。倪瓒因为家庭富裕,他的画作一般不予出售,当时有一个农民起义军将领张士信,非常欣赏倪瓒的作品,他想要倪瓒的画装点自己的门面,但是却遭到倪瓒的拒绝,张士信本想杀了倪瓒,但迫于随从的劝说,最后为了解气,把倪瓒打了一顿。但是在挨打的过程中,倪瓒并没有吭一声。事后倪瓒说,自己身为名士,如果喊叫出来,那是俗气的表现。正所谓“开口便俗”。倪瓒认为自己与张士信并不是一个档次的人,自己是志趣高雅的文人雅士,而他是粗俗的俗人,可见倪瓒对自己雅士形象的维护。

在艺术追求上,倪瓒一直主张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娱,也就是说他抛弃了绘画在之前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也不是仅仅拘泥于形似,取而代之的是画家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在画竹的时候,倪瓒不考虑竹叶的稀疏,也不考虑竹子是斜着或是直着,他只在乎书写“逸气”,不在乎笔墨是繁缛还是精简,甚至有时候对是否有笔墨也并没有严格要求,但是,他认为逸者绝不俗气,不流于俗气。

三、明清雅俗观达到高潮

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解放,人们相比之前更加自由。各种哲学思想与艺术流派也纷至沓来。雅俗观念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明清时期很多商人也一直在努力地向文人雅士靠拢,虽然他们在钱财上衣食无忧,但是他们也想赢得和文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与认同感,所以,他们模仿文人的行为举止、和文人交朋友、空闲时间谈论书画古玩,尤其喜爱收藏书画古董,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免于俗气的最直接有利的方式。此外,书画斗移的现象普遍流行,如董其昌、文彭与弟弟文嘉等,斗移通常以举办宴会、雅集的方式进行,向朋友、竞争对手炫耀、展示自己的财富,以此来凸显社会地位,展示主人不俗的审美品位。编纂鉴赏书也是文人标榜的一种方式,面对大众文化,文人极力想要防御其影响,故意地与大众拉开距离,维护文人的精英性。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网址: http://www.syzxyjhlc.cn/qikandaodu/2021/0415/762.html



上一篇: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指导借鉴
下一篇:中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以流浪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投稿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编辑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版面费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论文发表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