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中谈设计上的融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比较 1.中西方对自然不同认知下的美学观 中西方认识上的差异反映在中国人重整体的和谐,而西方人重事物的分析。中国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比较
1.中西方对自然不同认知下的美学观
中西方认识上的差异反映在中国人重整体的和谐,而西方人重事物的分析。中国哲学思想讲究事物的和谐统一。《易传》指出天人协调,其中《象传》谓“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节制自然须合乎它自己的规则,辅助自然应适度。[1]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反映,意即在处理造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思想,于是有了动静平衡、虚实相生等调和性的造园手法。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强调整体关照,系统整合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力求与自然融合,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
西方哲学强调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习惯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认为艺术的规则和标准是纯粹的几何结构,类似于数学关系,构建对称、均衡的秩序。西方园林的艺术表达是征服自然,各造园要素都被人为地规范,将自然进行人工改造和重塑,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人工美。[2]
2.中西方不同造园思想下的美学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深受绘画、诗词等的影响,并且诗人、画家等直接参与园林的营造工作,致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因而中国园林遵循着绘画艺术所秉承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同样中国园林也有像诗词一样“缘情”的一面,反映着文人的气质和情操。[3]当时社会追求清静超然,使文人对生活产生恬静淡雅的趣味。这些决定了中国园林“重情”的美学观,从而形成了深沉含蓄、虚实共生、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且彰显着意境美的造园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通过“数”和“量”的关系寻找美的因素,这种美学思想被遵循几千年之久,它所强调的是规整、秩序、均衡和对称,推崇几何图形,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完成艺术表达,认为艺术美的高度就是形式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布局,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体现中国的曲径通幽和西方的对称规整。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空间布局既不讲究轴线对称,也无任何规则形式的存在。在保留树木花草原貌的基础上以山环水抱、曲径幽深的景致呈现出来,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步随景移,在迂回往复之间,建筑也被化作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物紧密联系成为有机共同体。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情景交融,使之形成一个封闭的自然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重要的思想来源即“唯理”思想,认为只有经过改造和控制的自然美才能上升为艺术美,空间布局讲究对称,规则严谨,利用轴线组织空间序列,力求园林的完整性,就连花草都修剪成几何图案的造型,并且提倡开放、通俗、整洁、对称的几何形态,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严谨规整,理性至上。园林空间布局主从分明、突出重点,各部分关系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园林中建筑占主导地位,使园林建筑化,给人一种井然有序、和谐明确的舒畅感。[4]西方园林是一种开敞的规则式园林,是可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二、中西方园林发展规律与审美的同一性分析
(一)园林艺术发展规律的同一性
园林艺术是一门能够非常直观地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性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自人类出现,人与自然便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抗自然的能力不同,表现为屈服与征服的不同态度。园林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向往,不管怎样构建,园林的初衷不变。园林艺术都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从功能层面而言,都经历了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的演变;每个民族都曾经历过自然崇拜——自然模拟、利用自然——超越自然三个层次,当到达最高层次后,民族的园林特色也就完全形成了。[1]
人类不断地进化,社会不断地进步,这是客观规律,不分民族与地域,同样园林的发展规律也在推动着人对自然环境从感性向理性的态度转变。从文明早期的苑囿、圣苑到文明成熟期的皇家与私家园林、台地园、枯山水园等,始终围绕着对自然的浓缩与回归,将自然根据主观理念进行再创造。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网址: http://www.syzxyjhlc.cn/qikandaodu/2021/0415/760.html
上一篇:从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比较中谈文化融合设计
下一篇: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指导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