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5/2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大多数患者通常处于COPD稳定期,但在失眠、吸烟及感染等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大多数患者通常处于COPD稳定期,但在失眠、吸烟及感染等多因素作用下,会导致COPD的急性发作,加重患者症状,且会诱发呼吸衰竭、肺栓塞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2,3〕。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加重,预后价差,在其诊治中,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另患者十分满意〔4,5〕。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103例,依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35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59.)岁;平均病程(10.)年。观察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平均(60.)岁,平均病程(10.)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OPD诊断标准,主要症状表现为气促加重,常伴胸闷、喘息、咳嗽加剧,且为 Ⅱ 型呼吸衰竭;(2)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气胸、肺栓塞者;(2)严重神经障碍者;(3)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4)过敏体质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失调、支气管扩张等,且加强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组成包括瓜蒌15 g、川贝母10 g、法半夏10 g、麦冬10 g、桔梗10 g、当归10 g、红花10 g、黄芩5 g、金银花5 g,取上述煮药,水煎,服用剂量为150 ml/次,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 w。
1.4疗效标准 (1)显效: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消失,且患者血气分析基本正常;(2)有效: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改善,且患者血气分析明显改善;(3)无效: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无改善,且患者血气分析无改善。
1.5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评(CAT)问卷量表评分变化,包括咳嗽的严重程度、精力、睡眠、社会活动的受限、家务活动的受限、运动后呼吸困难、胸闷程度及痰量,以5级评分法评价,评分0~40分,评分越高越严重;(4)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yspnea呼吸困难评分(DECAF)量表评分变化,包括呼吸困难程度、肺实质、酸中毒、嗜酸性粒细胞及房颤,总分0~7分,评分越高越严重。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6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5227(51.92)22(42.31)3(5.77)49(94.23)1)对照组5119(37.25)19(37.25)13(25.49)38(74.51)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0.857,P>0.05);两组治疗后PaO2显著升高,而PaCO2显著降低(t观察组=25.104、29.226,t对照组=18.641、23.766,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t=12.770、7.62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组别nPaO2PaCO2观察组 治疗前5274. 治疗后5292.)2)41.)2)对照组 治疗前5173. 治疗后5185.)48.)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FEV1和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4、0.827,P>0.05);两组治疗后FEV1和PEF显著升高(t观察组=13.432、13.097,t对照组=7.621、11.500,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6.663、6.00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组别nFEV1(L)PEF(L/s)观察组 治疗前521. 治疗后522.)2)4.)2)对照组 治疗前511. 治疗后512.)4.)
2.4两组治疗前后CAT、DECAF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CAT、PECA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1.61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t观察组=53.955、60.999,t对照组=25.902、27.59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2.734、24.905,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AT、DECAF量表评分比较分)组别nCATDECAF量表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5229. 治疗后526.)2)0.)2)对照组 治疗前5128. 治疗后5113.)1.)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网址: http://www.syzxyjhlc.cn/qikandaodu/2021/0201/543.html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诊断术语的差异性比较研究*